(点击上方按钮,一起来听听)周末的清晨,我和爸爸在花园给新栽的月季花搭防护架。隔壁单元传来小孩的哭声,爸爸边固定竹竿边说:“这些花苗就像小宝宝,刚发芽时最需要保护。你看咱们国家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,就是给所有孩子架起的'成长防护架'。"
我好奇地问:"法律怎么保护小朋友呢?难道会有警察叔叔天天跟着我们?"爸爸笑着摇头:"法律用的是更聪明的办法。它给大人定规则,要求爸爸妈妈必须好好养孩子,禁止让未成年人去工地干活;它给学校画红线,不准老师体罚学生;它还给整个社会织了张安全网,比如网吧门口'禁止未成年人进入'的牌子……"
"上次新闻里说有个姐姐被家暴,居委会阿姨带她住进了'临时庇护所',这也是保护法变的魔法吗?”我想起电视里播过的案例。"没错!"爸爸给花苗喷上防虫药水,"当家庭保护失灵时,法律会启动四重防护: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调查就像'捉害虫',司法机关起诉失职父母就像'修剪病枝',青少年法律援助热线是随时在线的'植物医生',国家兜底救助就是给受伤小苗准备的'营养液'。"
几只麻雀忽然扑棱棱落在花架上,我担心地问:"要是网上有人骗小朋友转账怎么办?现在大家都有手机呀。""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加了'网络保护'章节哦。"爸爸打开手机给我看,"游戏防沉迷系统是'防鸟网',禁止传播危害未成年人内容的规定是'杀虫剂',就连直播打赏都有'未成年人模式'这把安全锁呢。"
夕阳把防护架的影子拉得老长,爸爸摸着我的头说:"记住,你们不是温室里的花朵。法律既要帮幼苗抵抗风雨,也要留出自由生长的空间,这些条款,都是在守护你们成长为有主见的小树呀。"
我想起法治课上的话:最好的保护,就是让每株幼苗都能向着阳光,挺直腰杆长大。